在洛河南岸凌波大桥东南方向,有一条蔡伦街,北起洛宜路,南至开元大道,不长不短,不热闹,不壮观。
在偌大的一座洛阳城里,这样的一条街实在不起眼。然而,“蔡伦”这个名字让它有了特殊的意义。
两千年前,蔡伦在东汉洛阳城创新改进造纸术,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添上了璀璨的一笔。我们今天能以如此低廉的价格、如此方便的形式看书读报,在很大程度上得感谢造纸术这个伟大发明。蔡伦街纪念的正是“蔡伦造纸”——这一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。
入宫为宦,造纸革新
蔡伦,字敬仲,生于汉明帝永平年间(一说公元61年,一说公元63年)。或因家贫,他十几岁时便被送进皇宫当宦官,离开老家桂阳郡(今湖南南部),千里迢迢地来到了京城洛阳。
“光武中兴”为东汉开了个好头。在蔡伦生活的时代,大汉王朝蒸蒸日上,张衡发明浑天仪、地动仪,班固编纂《汉书》,许慎编写《说文解字》,班超出使西域,重新打通丝绸之路……举国上下繁荣兴盛。
展开剩余77%因为聪明伶俐,办事得力,蔡伦入宫后不久便得到了皇帝皇后的赏识。汉和帝在位时,他升任中常侍,兼任尚方令,主管宫廷御用器物的制造和供应,有了大显身手的机遇和空间。
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在蔡伦之前,“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,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。缣贵而简重,并不便于人”。从商周的甲骨、金石、竹简,到秦汉的木牍、丝帛,这些书写材料要么笨重,要么贵重,难以量产普及,而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。
眼看皇帝为了批阅堆成山似的简牍,累得腰酸背疼,“(蔡)伦乃造意”,决心研发一款轻便好用的纸。
洛河畔昔日曾有前纸庄、后纸庄,相传乃蔡伦造纸作坊遗址,如今尚余蔡伦造纸基地纪念碑、蔡伦造纸纪念墙。
当年,蔡伦走访民间,看见被河水沤泡成絮的树皮,联想到养蚕缫丝时篾席上留下的残絮,灵光乍现,遂令工匠就地取材,创造性地用树皮、麻头、破布、旧渔网等废弃材料造纸。大伙儿将这些东西浸泡,沤烂,蒸煮,过滤,捣碎成浆,摊成薄片,而后晾干,揭起,裁剪……经过千百次的试验改良,终于造出了轻薄柔韧、成本低廉的纸张。
元兴元年(公元105年),蔡伦将新型造纸术的技术要点书写成册,呈献给了汉和帝。和帝手抚光滑平整的纸张,赞叹不已,诏令天下推广使用。自此,纸逐渐代替简、帛,成了新型文字载体。
世人把这种纸称为“蔡侯纸”,把蔡伦捧上神坛,奉为造纸鼻祖、纸圣、纸神。
监典封侯,名扬天下
“蔡侯纸”的发明,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技术变革。虽然古埃及有莎草纸、古罗马有羊皮纸,但它们和竹简、丝帛一样存在种种弊端,难以普及。随着丝绸之路的繁盛,中国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,人类才开始普遍用纸。
正因如此,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蔡伦,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,在西方也享有盛誉。美国畅销书《影响人类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》,列出了有史以来全球最伟大的100位名人,蔡伦位居前十;月球上的一处陨石撞击坑,就被命名为“蔡伦撞击坑”。
伟大并不等于完美。蔡伦其实是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。
史书里说,蔡伦有才学,敦厚谨慎,颇受帝后器重,可以“豫参帷幄”,参与国事,但他并未因此骄纵,反而屡屡犯颜直谏,匡正得失;而且一放假就闭门谢客,为人低调,堪称“汉宦官之贤者”。即便如此,仍有人质疑他的人品,认为蔡伦造纸不是为了利国利民,而是为了讨好汉和帝的皇后邓绥。
邓绥出身名门,擅长书法,生性节俭,不舍得用贵重的书写材料。蔡伦造纸,帮她解决了大难题,说她因此重用蔡伦,倒也不无道理。
汉和帝驾崩后,邓皇后荣升邓太后,临朝称制。在她掌权期间,蔡伦奉命主持监修校订宫廷典籍,掀起了大规模用纸高潮。
邓太后对蔡伦非常信任,封其为龙亭侯——所以人们才把蔡伦造的纸称为“蔡侯纸”,任命他当长乐太仆,全权掌管宫中事务。
太仆位列九卿,荣宠至极,身居高位的蔡伦却活得战战兢兢。
因为身体上的残缺,许多宦官受人歧视,失意时卑微怯懦,得势后骄横暴戾,甚至专权乱政。故而宦官的名声往往不太好,世人看他们大都戴着有色眼镜。
何况,蔡伦身上确实有个要命的“污点”,躲不过,也抹不去。
宦海浮沉,悲喜一生
蔡伦在宫中效力数十年,劳苦功高,可惜未得善终——花甲之年,他被迫自杀,匆匆离世。
事情何以至此?这得从当年蔡伦服侍窦太后时说起。
窦氏原是汉章帝刘炟(dá)的皇后,才貌双全,却心肠歹毒。她没有子嗣,眼见宋贵人的儿子刘庆被立为太子,心生嫉恨,诬陷宋贵人行巫蛊之术诅咒皇帝。最后,刘庆被废黜太子位,宋贵人服毒自杀。窦皇后的养子刘肇顺利成了皇位接班人。
作为窦皇后的心腹,蔡伦被迫参与了此事。汉章帝驾崩后,年幼的刘肇登基,是为汉和帝。窦太后在兄弟窦宪的协助下把持朝政。蔡伦随侍左右,荣宠无比。
窦太后去世后,又来了一个邓太后。
汉和帝英年早逝,他唯一的儿子刘隆不满周岁就夭折了。延平元年(公元106年),邓绥的侄子刘祜继承帝位,是为汉安帝。
这个刘祜,正是前废太子刘庆的儿子,宋贵人的孙子。当年炮制冤案的窦太后早已过世,安帝便将这笔孽债记在了蔡伦头上。
邓太后在世时,对蔡伦颇为庇护,小皇帝不敢轻举妄动。邓太后一死,执掌权柄的安帝当即清算旧账,为祖母和父亲报仇。
建光元年(公元121年),安帝命蔡伦自行前往廷尉府认罪。蔡伦自知在劫难逃,为免死前受辱中国配资论坛,他沐浴更衣,服毒自尽,选择了一种体面的方式自我了断。
发布于:北京市隆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